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12

2021

-

11

烹饪机器人引人瞩目 未来将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

作者


不久前的一次展会上,烹饪机 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该机器人是全智能操作,通过其胸前的人机互动屏幕,可以选择菜单或修改菜单,然后将洗好的菜装入标准盒,用鼠标启动程序,几分 钟后,美味的菜肴就会自动地送出来。

不久前的一次展会上,烹饪机 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该机器人是全智能操作,通过其胸前的人机互动屏幕,可以选择菜单或修改菜单,然后将洗好的菜装入标准盒,用鼠标启动程序,几分 钟后,美味的菜肴就会自动地送出来。不仅如此,它还能实现远程遥控,即使在办公室,也可通过网络或手机启动家中的烹饪机器人。
目前,这款机器人能烹饪出数 十道菜肴。
从外表上看像个普通的玻璃柜或是冰箱,但却能做出宫爆鸡丁、水晶虾仁等300多道菜肴。一台一人多高的烹饪机器人,日前在一个展览会上吸引来许多好奇的 观众。“味道能达到星级饭店的标准。”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只要把配好的食材放进去,机器人就能自动识别出是要做什么菜,3分钟左右就可以吃上烹饪大师 水平的菜肴。展方表示,在两个人的辅助下,半小时内机器人能做出150至180人的菜。
民间人士勇吃“螃蟹”
据了解,这种烹饪机器人目前尚未推向民用市场。事实上,家用烹饪机器人在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有志之士和具有前瞻眼光的公司已经发明并制作成功了烹饪机器人。     家住北京的退休教授刘长发曾是中科院自动化专家,他发明的烹饪机器人获得了北京市第二届发明大赛特等奖,并在2009年的科博会上大出风头:身高1.5 米的机器人腿部是电脑主机,胸前是电脑显示屏,肩上扛着油、酱油、醋、水等的瓶瓶罐罐,胸腔里面藏着盐、味精、糖等固体调味品,腹部装的电磁炉和锅是用来 炒菜的。只要将要炒的菜放到锅中,用鼠标点击桌面上的程序,窗口中显示出油、盐、酱、醋的计量,点击确定后,这些物品会自动落入锅中,误差不超过0.1 克。不同的人可根据各自口味,改变各项指标的数据及操作时间。机器人有一只4个手指的机械手,就相当于人手直接下锅炒菜,炒菜非常均匀。
目前,这位“厨师”可以炒出油焖大虾、红烧肉等几百道精美菜肴。刘长发表示,这些菜谱都是经他反复实践之后,编写成为计算机操作语言。
“爱可”再现大师手艺
刘长发曾经表示,为了让机器人做出满意的油焖大虾,他光大虾就买了几十公斤。可见,决定烹饪机器人手艺的其实是编写的程序。
无独有偶,深圳诞生的烹饪机器人“爱可”的“手艺”也非同一般:机器人“爱可”由深圳繁兴科技公司出资,委托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科研人员进行结构与控 制系统的研制,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进行烹饪工艺与菜肴标准化研究。两年多时间里,机器人专业与烹饪专业人才共同攻关。首先要将复杂的中国菜烹饪工艺与动 作进行分解与定义,并用机器人专业与烹饪专业均能理解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找出中国烹饪的核心工艺与核心动作;之后设计机器人运动系统,包括锅具 动作机构、送料机构、火控机构、出料机构等。
如今,“爱可”掌握了中国烹饪工艺的“十八般武艺”,能自如地晃锅、颠勺、划散、倾倒,还能娴熟地炒、爆、煸、烧、熘等。机器人控制程序中,还融入中国烹饪大师的配方与经验。目前已取得5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包括6项世界发明专利。
中国烹饪协会专业人士对“爱可”的评价是,机器人烹饪出的菜肴已达到专业烹饪厨师水平,甚至超过了一般厨师,特别是炒的功夫上佳,对油温和火候的把握精准。
推动中餐标准化 
刘长发认为,烹饪机器人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中餐的标准化。“中餐色香味俱全、举世闻名,但是中餐馆很难开成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巨型连锁餐馆。因为中 餐绝活都掌握在大厨手中,大厨根据经验搭配各种材料,很难实现标准化。”刘长发说,他准备将这个机器人推向市场,以实现自动化机器人烹饪中国菜。标准化配 菜公司,只要将各种材料搭配在一起放在标准锅中,直接由机器人实施,中餐就可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深圳市繁兴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赵莫名也表示,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快餐店之所以无法开发中国菜,原因是他们很难使中国菜达到标准化。“标准化体现在菜肴所用的材料、形状、原料的重 量,它所含的热量、纤维素、维生素等等,在烹饪后都一致。有了标准化,才有了机器人,标准化是机器人的一个基础,因此,机器人做出的菜是稳定的。”赵莫名 透露,“爱可”项目研发组有21位菜肴设计师,他们全都是中国烹饪大师,是各个菜系的代表厨师,甚至包括清真菜。
据了解,一般的烹饪机器人价格都在数万元甚至十万元以上,这样的价格何时能让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呢?
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它还不是批量生产,因此成本降不下来。赵莫名坦言,烹饪机器人现在仅仅是一个概念产品,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他举例指出,当 1992年第一批手提电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它的重量是1.5公斤,体型像一块转头,它的价格是5万元人民币。只用了10年的时间,它就发展到只要 300元钱就可以买到,功能远远比原来强大。“我们最先设计的对象针对餐馆、食堂,其次为大型企业、部队、机关等。最后,它将进入家庭,这也是我们公司追 求的最大目标。我们最大的希望是中国的大城市在10年之内有1%的家庭使用上这种机器人。”
厨师会不会因此下岗
邹志平是武汉安华大酒店的行政总厨。他曾经被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卢永良大师推荐到扬州大学,为机器人“爱可”设计10道鄂菜。“烹饪机器人只能做煎、 炒、烹、炸等简单的厨房工艺,但较为复杂的工艺,机器人就无法制作。”邹志平说,比如说湖北的蒸菜,其工艺比较复杂,机器人就无法完成。
烹饪机器人能否替代人,制作出很纯正的鄂菜?对此,邹志平表示,现在还不好说。
但中国烹饪大师孙昌弼表示,湖北菜的味道比较讲究,主要以微辣咸鲜为主,其制作工艺主要是煨、蒸、烧、焖等。孙昌弼认为,烹饪机器人做菜,过于机械化,很难做出湖北菜的纯正味道。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烹饪机器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提升中餐菜肴烹饪的标准化与科学化。前几年,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率先制定了《徽菜标准体系表》,徽菜标准 化的实质就是要求以烹调的整个工艺过程为主线,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贯彻到菜肴制作中,逐渐使烹饪摆脱传统手工操作形成的模糊性和随意性,走向精确, 走向标准,让所有的徽菜制作环节都严格遵循统一标准,每一步操作都采用量化指标,保证食品的一贯品质,从而便于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生产,这也是振 兴中国菜的必由之路。
在炒菜机器人与菜肴标准之间,是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即:炒菜机器人的诞生,可以保证菜肴的统一质量;而菜肴标准的颁布,又可以保证炒菜机器人对标准原材料等各方面的要求。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即使烹饪机器人在将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厨师也不会下岗失业,因为人的因素永远都是第一的,炒菜机器人再能干,毕竟还是由人发明、调试 和应用的。使用了炒菜机器人之后,厨师们的工作任务将会更加繁重,用好炒菜机器人,护好炒菜机器人,发展好炒菜机器人,任重而道远。